首页
搜索 搜索
资讯

“梅老师你那么懂教育,你儿子能考上985吗?!”

2023-06-09 15:57:23 个人图书馆-圣龙领主

我跟你说哈,一个狮子座的人如果一开始对你的理念半信半疑,后来看你的方式还挺管用,他是什么反应呢?

他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心服口服,而是酸得要命。


(资料图)

你比如说钱爸爸,哪怕他看着钱小能修养、情绪和学习态度越来越好了,哪怕他心里特别高兴,憋不住想笑,他说出的话一定是这样的:

“梅老师,我看出你的套路了,真挺会教育的哈!不过,你那么会教,你儿子能考上985吗?你能把儿子驱动到清华北大,我才算真服你啊!”

钱爸爸又不傻,显然他在开玩笑,因为他知道自己儿子不是考上清北985的料,但他无意中说出一个家长们共同存在的问题,即绝大部分家长对中小学生还是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:成绩!

事实上,我一个喜欢研究教育的妈妈,我也不能完全脱离成绩的桎梏,我也时不时拿成绩衡量钱小能,只不过我能明白成长是怎么回事,能够迅速摆脱这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已。

现在是2023年,时代真的变了!

孩子早已不是10年前的孩子,更不是二三十年前的我们,目前社会对孩子的评价标准却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。

从根本上讲,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加到一块,也就一个目的:让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潜能。

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了,社会也会最大限度地受益。

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理想。

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,就像要求树木也必须象鲜花那样盛开,孩子和树都是长不好的。

我越研究内驱力的生长逻辑,越是看清楚一个事,如果想唤醒孩子的学习知识方面的内驱力,那你一定先认清楚孩子的人格特征,看清一个小孩视角和价值感取向的差异。这种差异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内驱力源泉。此时施加影响,才会效果显著。

比如钱小雅这样的学霸型孩子,她对于经验、意义的内容非常敏感。

什么意思?在学校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就是经验啊,她对于知识类经验和现实事物背后的意义很敏感,接受快。比如,她两岁的时候不喜欢吃鱼和黄豆,你只需告诉这个小小孩,宝贝啊,吃这个会让你变得聪明,她就不再拒绝。现在想想,表面上是这个孩子乖,实际是孩子早熟,对意义的东西很敏感。在学校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经验累积的过程,她因为对此敏感,所以学习知识她乐在其中,很容易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。我原来只知道这孩子是理性思维和自控力强,其实还是笼统了。

钱小能是另外一个类型,我也是最近两年对他有个非常清晰的认识。

什么类型呢?

钱小能是感性和想象型小孩,他对当下的感官体验非常敏感,重视内心真实的情绪感受,喜欢对不确定的东西无限想象和憧憬。

对钱小能来说,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,不管你的学习经验多好,你的逻辑思维多清晰,他如果对你没感情,那他对你的话、你上的课都不会在乎。想让他听你的,你首先要重视他当下的感受,跟他建立感情。

比如,钱小能踢足球回来,他一边抹汗一边说他踢得有多棒,明天早点去占场地。这时候坐在沙发上的钱爸爸急忙插一句嘴:“儿子,你学习要是有这个劲头就好了。”

完了,钱小能一定会立马变脸,而我呢,只想朝那个当爹的踢一脚。

这就是你不了解他,你不理解他敏感于当下的感受。不是不可以提学习,在适当的场合提学习才会事半功倍。

否则,你啥都往学习上靠拢,你儿子别说考上985了,他觉得上学这事都生无可恋。

而钱小雅不是,哪怕她对你这个人很反感,只要你的话、你传授的知识是清晰的,对她有意义,她就能迅速接受。

我们常说每个人都是天生的、独特的,说起来容易,看清楚难,前提是必须密切观察和感受他。

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自性化的过程,即成为天生的、独特的自己的过程,发现一个孩子的核心天性再施加有益的引导,这样的教育事半功倍。也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,人才可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,感到最大的生命价值和满足,对从事的东西感到强烈的热情与驱动力,这才是内驱力的生成过程。

再次推荐这篇文章让最懂核心天性的教育家帮我们判断一下,咱孩子究竟是那块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