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全球聚看点】为户外劳动者撑起“遮阳伞”
【资料图】
近日,全国迎来持久高温“烤验”,许多人选择“宅”在家中点外卖,外卖配送员因此愈加忙碌,酷暑中奔忙在大街小巷。交通警察、建筑工人等户外劳动者也在坚守岗位,在向他们致敬的同时,保障高温下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。
避免高温给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,先期预防是关键。用人单位要认识到“热死人”并非玩笑,不能单凭经验判断气温高不高、该不该休息,应从源头上积极预防,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,通过调整工作时间、改善工作环境、加大班次轮换等方式,科学合理安排高温下工作,尽可能避开酷热时段,缩短户外连续工作时长。
《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》在高温工作、高温保障、高温补贴等方面已有明确规定。但在实践中,有的企业对相关政策执行得不尽如人意。部分用人单位将防暑降温简单理解为“送清凉物资”,让本该按时足额发放的津贴沦为“纸上福利”。还有一些因高温作业患上热射病的员工难以被认定工伤,劳动者流了汗却寒了心。
保障劳动者权益不能纸上谈兵,需要相关部门合力共为,为劳动者撑起“遮阳伞”。卫健部门要充分研判不同行业、不同岗位人群的防暑降温需求,制定预防措施。工会要代表职工就高温作业劳动保护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。人社部门和劳动监察部门要加强执法检查,畅通举报投诉渠道。
高温关怀也要适应新情况、满足新需求。目前,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护还存在盲点。作为高温劳动保护的重要对象,一些传统保护措施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特性不相适应。譬如,外卖员的工作时段为用餐高峰期,这恰恰是一天中日光最强的时候,很难实行高温时段调休机制。
值得点赞的是,有的外卖平台根据天气状况为骑手动态调整配送范围,减少骑手暴露在户外的时间。各地工会还通过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,为新形态就业者避暑提供便利。行业协会提出倡议为外卖员提供防护用品和休息场所。但这些还不够,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打造一片“绿荫”,有待更多具有创新性和人文关怀的良策出台。相关部门要加紧研究,结合劳动市场的新变化、新趋势更新保护措施。这既是对劳动者价值的尊重和肯定,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。 (作者:康琼艳 来源:经济日报)